西北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一野麾下的几个兵团命运各不一样,一九五二年六月,**中央军委命令,撤消第一野战军及所属各兵团番号,第一兵团(王震兵团改为疆军区。
第二兵团(许光达兵团改编为中央军委装甲兵司令部,第十九兵团(原华北部队,扬得志兵团入朝作战。第二十二兵团(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为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此外还有一个十八兵团(原华北部队,周士第兵团,黄埔一期生,胡宗南的同学。在追击胡宗南残部的时候被划给二野刘邓手下。
李勇独立旅所隶属的解放军第二军也一样成为农恳部队,如果不出大的波折,独立旅将和第二军一起转为农恳建设。
此后,王司令员为了让部队安心在边疆,向**请示,必须解决战士们的家庭问题,为此,从内地抽调了大批的青年女学生去往疆,和老战士们一起扎根祖国边陲。
当时这些农恳战士们的口号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因为有了他们,从此改变了边陲地区的人口结构,稳定了祖国大西北的边疆,可以一点不夸张地说,疆建设兵团有大功于国家,有大功于民族,历史绝对不应该忘记他们,兵团战士万岁。
疆建设兵团对国家和民族有大功,这些都是值得人们去肯定的,他们后期的英雄事迹和付出的艰辛也在历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不过,这些都不是本书所要讲述的范围,只能是略过不提。
但李勇实在是不想就这么在疆待下去,全部实现机械化的独立旅成为农恳部队实在是太可惜了。
可是,不想成为农恳战士又能怎么样,部队改编是大势所趋,是中央军委的命令,一个小旅长能起多大的波澜?或者说,也起不了什么波澜。
时间已经走到了一九五零年的五月份,如果历史的轨迹不变,朝鲜战争马上就要打响,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李勇,历史轻易是不会改变的,所谓的变化也不过是在关轻重的小节上出现那么一点点的变化,改变的也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入朝作战?主力是东北的边防军,最早入朝的是四野的王牌十三兵团(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和调拨过来的四十二军。
一野也有入朝的部队,不过,那是十九兵团的事情,和一兵团没有什么关系,难道上级会从一兵团里单单拿出去一个旅去参加朝鲜战争?好象没有这种可能吧!!
再说了,就算是有万一的希望,独立旅参加了朝鲜战争,那就是好事情吗?朝鲜不同于国内作战,志愿军要同拥有绝对优势地空火力的美军交手,要同所谓的联合**交战,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仅仅凭借机枪营那几十挺高射机枪去防空?高射机枪打土匪是虐杀,在朝鲜战场对付铺天盖地的美军飞机就不够看了,几年下来,一万几千人的独立旅指不定打成啥样,能回来一半就不错了。
当农垦战士不情愿,去朝鲜一是没机会,二是没把握,部队的前途怎么办?
头疼啊,颠簸的美式吉普车也没能让李勇出现那怕是一丝睡意,和李勇坐在一个车里的警卫连长李佳很奇怪,旅长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不象往常那样,车一动就晕晕忽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