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不是很靠谱,会随着时间衰减,很多细节被遗忘,而且很多记忆还会被修饰,人类天然会为自己找理由。
    所以才有文字记录一说。
    比如。我们开会的时候,如果不做纪录,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得因为当时的细节而扯皮。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这话是有道理的。
    但计算机存储设备就不同了,它记录的数据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可以想象,只要存储空间足够大,存储设备不出故障,那么保留下来的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人生,也就是一种形式上的“数字永生”。
    推动这个项目,并不是赵子明异想天开,或者说妄心发作,“量化自我”的行动,本来就在国外很流行。
    其中最有名的推动者当属鼎鼎大名的中小型计算机之父,前 de(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副总裁,微软的旧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gordon bell,戈登·贝尔。
    事实上,戈登从二十年前就开始记录自己的一切了,时至今日,已经积累了庞大的数据,可以完美复制过去的一切。
    对于他来说,“数字永生”近在眼前。
    而对于数字集团来说,永生什么的,可能有点儿远。
    赵子明也没准备为每个人的人生“备份”,现在不过是提出一个概念、制造噱头、吸引目光,为更大规模的数据收集打下基础。
    这只是一种讨价还价的策略罢了。
    他自己倒是有这个想法,只是还没能下定决心,身边的有点多。
    所有的一切都被记录,总归有点不自在。
    好像亲密时,身边有一个镜头看着,只要不是暴露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压力。
    同样的,涉及到大量的个人,如果没有巨大的利益诱惑,除了一些极客之外,愿意尝试的人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