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干啥干啥去”
与颜如玉正在蜜月期的周邵,自然懒得管李世民的闲事。
爱封禅你就去封禅,爱杀人你就去杀人。
反正现在算的上天下太平了,咱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周斐却一脸哀怨的道:“大兄,事情不是这么说的,封禅这种事情,对咱们家也有好处。”
周邵瞪了周斐一眼,“你小子莫不是还想着往事咱们家已经够显眼了,不需要锦上添花。”
周斐一脸无奈,“封禅泰山,多大的荣耀啊”
在远古时期,生活于泰山周围的海岱先民就己经开始了泰山的自然崇拜。春秋战国时期,泰山成为齐鲁之地区域性国家祭祀的对象,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经由方士、儒生的大力推扬,祭祀泰山的区域性活动遂成为国家祭祀中最高等级祭祀天地的封禅大典。
史记即云:“自古受命而王,蜀尝不封禅”张守节正义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驷史记集解引张晏曰“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来祭天,筑土是为了增加山的高度,无论是张晏“天高不可及”、服虔“增天之高”、孟康“助天之高”,还是班固“升封者,增高也”以及袁宏“崇其坛场”,解释是一致的,认为这样可以更加接近于所要祭祀的上天。对于“禅”的解释,各家说法略有不同,许慎认为,禅是祭天,服虔和班固都认为“禅”是祭地,要增加土地的广度和厚度,同时班固又认为,禅是“成功相传”之意。袁宏则认为,“明其代兴,则谓之禅”。
封禅的仪式不但复杂,而且神秘。传说时代及夏、商、周三代,虽有封禅之说,但无具体记载。进入君主**社会,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的封禅仪式不尽相同。
中国君权**时代,举行封禅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想封禅而未果的,有魏明帝、刘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自南宋后,皇帝到泰山封禅,形式上是废止了,但实质还保留着,这就是以后的几朝皇帝把封禅与郊祀合二为一了。
进行一次封禅,是要耗费大量资财的。贞观初,李世民要封禅,魏征进谏说:“陛下东封,万国咸萃。”“须千乘万骑、供帐之费,动役数州,户口萧条,何以能给”封禅时“动役数州”,劳民伤财。贞观时期尚难支付封禅费用,耗费之巨可想而知。封禅并不会真给帝王添德行,有些有见识的人早已认识到,如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就曾说过:“帝王所以能大着于后者,实在其德加于人,不闻在封矣。”李世民很想封禅,几次三番被阻止之后,他自己也认为:“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缺封禅之礼,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封禅之仪,亦何异桀纣”
“荣耀咱家也不要”周邵冷笑道:“咱家老老实实的经营现在的产业就挺好,你大兄的爵位也不想再升一步。”
顿了顿,周邵笑道:“再过几年你成年了,看上哪家的小姐就跟咱娘说,或者跟你嫂子说也行,长嫂如母嘛,到时候说一门亲事,成了亲,就算是成家立业了,也能为老周家开枝散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