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选作品选出之后。有大半年的时间,评委们要做的工作便是阅读这两百多部长篇小说。
说实话,评委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认真把这么多部长篇小说读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们只能是粗略地读一遍,对那些自己感觉不好的,直接丢到一边不再理会,然后,把那些精品长篇再认真读一读,给出评论意见。
他们的第二项工作很简单:从这两百多部的长篇中选出20多部来作为茅盾奖的提名作品。
两百五十多部长篇。十选一。
工程十分的浩繁。
工作的时间又紧,任务是相当繁重的。
评委们其实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也是有重点的:对那些出版后反响大的作品,一定要细读。对那些知名度高的名家的作品,也一定要细看。
这样,肖飞就成了他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这一次,肖飞的作品入围初选达到4部之多,按评委会及作协领导的指示,肖飞的作品只能最多选一部入围提名作品。
既然有此指示。那就好办了。
几乎是所有评委们都很中意肖飞的《生死疲劳》,按大多数评委的本意,是要选这一部书入围提名奖的。
毕竟,《生死疲劳》在很多人看来,是更具有价值的。
这几乎没什么争议。
事实上,大家都认为,《生死疲劳》获得这届茅奖的概率都非常之高。
但是,99年3月之后,随着肖飞的《兄弟》这本小说英译本在美国的热销,国内掀起了很大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