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劣质铜炉,人手轻飘疏松,手感粗糙生涩,面目枯槁,黯然浑浊,不堪为用。
铜炉之妙:或若仙桃,或若秋葵,或若粟壳,绚丽而斑斓,晶莹而璀璨!铜炉皮色繁复多变,五彩缤纷,然外表之虚浮色彩,非妙色也。
炉色之妙者,貌似黯淡无奇,实是宝光内含,珠光隐约,晶莹映彻,淡雅纯净。
故至美之炉色乃自精粹铜质而出,如珍珠美玉之荧光,似皓月朗星之清辉,光华微微,淡淡穆穆,其妙无穷也……
铜炉之雅:或寄情松月,或相伴琴书;或高游云天,或下访梅竹;其情隽永,其意深远!
铜炉多仿宣德年款,其中亦不乏书法精美、制作工整者,此类铜炉为炉中上品,素为藏家所重,然玩炉不光要见其型,赏其色,更要品其雅,会其意。
故仿款略失内涵意趣,欣赏把玩之余,稍欠想象品味空间。
古人做炉,常以炉款铭志,抒其情,畅其怀;寄其愿,展其意;品味高雅,超凡脱俗。
是以好炉配得雅款,更为有识者所喜。
张天元将整个宣德炉捧在手中,看上去在浑厚大气中带有一丝雅致,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
这也正符合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评价宣德炉“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的说法。
抚摸着手中的宣德炉,张天元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宣德三年铸造的那三千件宣德炉中的一件。
它不是明代的仿品,更不是任何时代的仿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宣德炉”。
席勒看着张天元那明显十分兴奋的表情,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忍不住问道:“张先生,您花费了一百万美金拍下了这件宣德炉,我本不该打击您的,可是这件东西在国际上的拍卖价格,其实绝对无法超过十万美金的啊。”
席勒喜欢宣德炉,当然很清楚宣德炉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