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做旧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就是“新料新工”,就是料是新的,工也是新的,但是通过特殊手段人为做旧。
比如说首都博物馆里有一个国宝玉琮,这种玉乍看上去有点像石膏,俗称“鸡骨白”。
玉本来是讲究晶莹剔透,圆润的,但是这个东西因为它常年埋在地下,已经被钙化了,就像把鸡炖完了之后,捞出来的骨头一样,发白钙化,所以古人给它起了一个很贴切的形容词,称为“鸡骨白”。
那么新料做旧就是利用钙化来做文章,劣质的玉石,采出来,雕成一个形状,然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硫酸,直接往玉石上泼硫酸,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来做出所谓玉器上的鸡骨白,以掩饰玉器的年份,这是一种做旧的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老玉新工。
举个例子,有一个人,拿了一套古董玉器,在海关被查封了,查封之后当时就没收了,接着就要这个起诉他。
这人一着急就说了实话,说自己这套玉器是假的,不是古董。
海关不信啊,找专家看,专家一看拍着胸脯说不可能是假的,都是真的。
这哥们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最后只好把作伪者找过来了,把制作工艺讲了一遍,这才洗脱了嫌疑。
那么这套玉器是怎么做的,居然把专家都蒙混了呢?
道理非常简单,咱们都知道汉代有金缕玉衣,那东西是穿在死人身上陪葬的,很多汉墓被盗之后,考古人员经常可以看到,金缕玉衣中的金丝,就是所谓的金缕,都被盗干净了,玉片被散落在棺木里面。
通常来说金缕玉衣上的玉片是没人要的,因为那个玉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白玉,它是青玉,而且从玉的本身来讲,并不是很高档的,是作为死人的一种装束来使用的。
顺便说一句,金缕玉衣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用金丝把玉片穿起来,做成一种人形的装束,通过它能折射出人们对皇权的畏惧,换句话说这种珍贵是在人文层面上的。
说到用来做材料的那种玉片,其实并不是很值钱。
所以有很多的盗墓者,包括玉器行的人就看到了“商机”,兜售这种玉片。
您别看青玉本身并不值钱,尤其是从死人身上拿下来的东西,还不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