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进了大帐,讲明来意,然后将王强的信恭恭敬敬的递送上去,李自成默默的把信看完,突然暴出一阵大笑,“哈哈哈哈!”他起身用手抖着那信冲众将说道:“各位,这信居然是那个在东北打过胜仗,后来被摔傻了的小太监的信。你们猜他要干吗?”
众将也都跟着哄笑,有人搭言说道:“那还用猜,肯定是想投了大王。”“我们要个太监干吗用啊,干脆等大王在北京登基做了皇上,让这小子给我们讲故事,给大伙儿解解闷吧,哈哈哈哈。”
那信使听众人如此折辱自己的教主,心里有气,但重任在肩,只低头沉默不语。
那李自成走下台阶,将信递给身边的谋臣们传看,然后用蔑视的语气说道:“如果他是诚心来降,我念他没有做过太多恶事,还抵抗过鞑子,或许可以留他一条狗命。可他居然大言不惭的要我跟他联手合作,真是痴心妄想之极。还有那个尚大勇,当初在
西北就是我们的死敌,杀了我们不少的兄弟,这样的人,别说合作,就是来降,我众家兄弟能答应吗?”
“不能!宦官祸国殃民,没一个好东西,只会溜须拍马,欺压百姓。”
“那姓尚的更不能留,当初在潼关就数他杀我们的兄弟最多!杀!杀!”
众人纷纷表态。
李自成接着说道:“至于说关外的满清更是不足为惧。他们偏居一隅,弹丸之地,虽然凶蛮,但全族加在一起能有多少人?我大汉百姓是他的千倍、万倍,每人吐口唾沫就能淹死他,我大顺拥兵百万,清人胆敢来犯,我就起兵踏平他的老巢。小太监居然拿这个来唬我,真是荒谬昏孛。”
这时候,制将军李岩已经看过了信,他当年化名李友,曾经被王强救过性命,所以对王强的事情比较留意,知道王强也不是好惹的,如今看李自成显然要把王强至于死地,有心调和,于是说道:“大王,这王强虽然年轻,可曾经两次打败过清军,而且在明廷也算是个能臣,如今他又创建了太平教,口号也是除暴安民,实是个可用之才,所以我建议不如说降此人,为我所用岂不更好吗。”
这李岩曾是李自成最为倚重的谋臣,当年李岩趁北方大旱积极发展几省的农民暴动,为李自成再次东山再起打下基础,而且李岩提出的“均田免粮”等安民的措施如今看来确实是收到了奇效,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不过,最近李自成看李岩已经越来越不顺眼了,他觉得李岩自恃有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经常提出与自己相左的意见,来表现他的能耐,而且牛金星私下对自己说起,军中已有人传言,说李自成之所以能得天下,功劳有多一半是李岩的。现在李自成见李岩又发表不同的意见,心中不满,忿忿的想道:“你果然又跳出来了,就算你是诸葛亮,我闯王可不是刘阿斗,怎会任你摆布!”
李自成斜了一眼李岩说道:“哼哼!制将军此言差矣。王强如果真有诚心投降,干吗要说跟我们合作?如果真想除暴安民,那直接投奔我们义军就是了,干吗非要成立个什么教?他或许有点本事,但是我们大顺朝就没有能人了吗?没有能人我们怎么打败的明朝?那尚大勇是屠杀我们起义军的侩子手,你让我去同他合作!我怎么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兄弟,又怎么能安抚这么多将士?这天下是众家兄弟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是我李自成一个人的,更不是其他什么人的。我知道,这个小太监当初曾经救过你的命,但也不能因私废公,伤了我们这么多弟兄的心呐。”
李自成一通编排让李岩如芒刺在背一般难受,他绷不住了,赶紧跪倒在地说道:“大王教训的是,李岩是一时糊涂才出此言,我受大王知遇之恩,决不敢因私废公,坏了大王的军心。”
李自成见李岩认错,也就释然了,扶起他说道:“诶,将军快快请起,你我众人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何必多礼,我知道你只是无心之言,再说那小太监救过你的命,你为他求情也是人之常情吗。”他转过头冲太平教使臣扬声说道:“你回去告诉那小太监,要诚心来降,就备好五十万两银子,作为晋见之礼,带着手下来投,我看在李岩将军的面上可以饶他不死,不然,就让他洗干净脖子,等着挨刀吧!滚!”
------
在王强府中大堂,使臣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经过讲了,大堂鸦雀无声,众人都沉默不语,心中什么想法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