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小说>奇幻玄幻>我本桀骜 > 第225章 不可逆
    这样敷衍了事的民生工程太多太多了,根本就治理不完,从根上就烂了,一层层的扒皮,中标单位想要拿到项目,只能用赔钱的价格报,可真干起活来,谁又愿赔钱?只能是降低标准,再砸钱跑领导关系,把最初设定好的材料品牌、标准、尺寸一降再降,都说地底下的活最好干,因为验收好糊弄,给上面送上礼就能摆平。可真正考虑一个城市建设的基础就是地底下这些东西,越看不见的地方越关键,可我们就是这样,自己糊弄自己,只要眼么前的事解决了,钱顺利拨下来,至于以后怎么样,谁会管那么多。大不了重新返工呗,钱还能再多赚一遍。

    之前有个关于城市基建的故事,海滨城市青鸟早在一百多年前被德国人占领过,他们修建的下水道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一直在正常使用着,从未出现过城市内涝的情况,当然,这跟它们的地理位置、地形有一定关系,但德国人的管道经过一个世纪的洗礼依旧能正常维护、使用,这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奇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有维修工打开井盖下到管道里,发现上面有铭文还清晰的篆刻着当年德国人施工的公司和联系方式,长途电话拨过去,竟真的有人接听,而且这么多年过去,这家公司依旧存在,并且当年青鸟修建的这批地下长廊还在人家的数据库中存在着,远隔万里,他们依然可以清晰的说明这套地下管道的使用型号和维修方式,甚至在管道井什么位置放着专用维修包,都能清楚的说明。维修工打开维修包后更是震惊不已,油布包裹的维修工具一点没有腐朽的痕迹,还像新的一样可以正常使用,这可是存放了一百多年的东西啊。这背后的工匠精神所折射出的理念、信念、经营之道足够我们反思的。

    “江北这些事,也有它的历史原因,这么多年发展下来,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失误和漏洞,但即便是张在上面的时候,他也没有绝对的权力说想怎么搞就怎么搞,都是设定好的步伐。如果追究这些问题的话,那事大了,恐怕这些年整个参与建设江北发展的人都得抓个七七八八。”

    李斯达叹道,“我知道你眼里容不得沙子。但也没必要搞的这么绝。我现在并不清楚你是想立威还是想报复谁。如果真的单纯是想为江北百姓做点什么的话,也没必要非得追着他们不放,从现在起做好你自己不也一样嘛?财政又不是没有钱,还有东区大片的土地待开发,想搞经济,搞成绩,还很有空间的。”

    “如果我是图那个的话,还会这样做吗?”

    刘晋说道。

    “那大学城呢?几乎所有江北城主都想染指那地方,但没人搞的起来,江北的体量摆在这,搞一两所二本院校还说的过去,想搞上规模的大学城,基本不现实。硬件和钱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软件,如果整些野鸡大学过来,还不如不搞。”

    李斯达似是想看透刘晋的想法,但他感觉再怎么揣测也只是看到一点皮毛,真正的想法,他根本就看不到。

    “大学之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有多重要,我想你们都很清楚。这就是我刚碰大学城就传出谣言,说我想以此搞成绩,为了个人前途等等的原因,因为大学城一旦搞成,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这些虚名对我而言没什么用,我的组织关系压根就不在这里,我只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做一件能长远影响江北的好事,这样就算我离开了,它的热度也不会丝毫减弱。”

    刘晋说道,“我仔细想过了,短期内搞什么开发建设,对江北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甚至是负担。像旅游这种长线项目,虽然做起来同样收益良久,但那是需要长久宣传和营造的事,短期内出不了什么效果。像汉中就有一个景点,原本是四a级,在汉中百姓中就是当地的旅游圣地,广袤的水库湿地萦绕而成的天鹅湖,一度让周边几百里外的人都慕名而来,就因为一个过路领导的决策,花百亿资金进行改造,搞成什么龙悦湖,原有水库重新改造,最后搞的四不像,而那个领导也在项目建设途中就调走了,之后主持工作的人觉得项目劳民伤财,不宜继续投资,便扔下了。等同于原本好好的旅游基地被人为的搞成了垃圾场,而那位调走的领导却没有因为此事而受到任何惩罚,尽管当地老百姓恨得牙根痒,但有什么用?好好的景区成了废墟,再想改回来也同样需要偌大的资金投入。而我之所以搞大学,像你说的,搞大学城,江北不缺硬件和资金,却的是软件。大学的名头和教授的引流,这是关键。如果我能把这两样搞定,至于大学城的硬件,相信谁都会搞起来的。关键是搞来他们,留住他们。”

    “这么说,你有相关的资源?有把握整点重本过来?”

    李斯达激动的说道,“如果真能,哪怕一个211,我们江北都将提升一个档次。”

    “联络了几个,应该问题不大。”

    刘晋轻描淡写的说道。

    很多他为江北做的工作,真的不想挂在嘴边,为自己的家乡做些事,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没必要吆喝的人人皆知,只要让江北学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让天下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因为名校关注到江北,研究江北的气候、环境、发展空间,慢慢的对江北开始熟悉、信任,敢于把孩子放到这上大学,乐于毕业后在这实习,如果感觉一切都蛮好,就顺理成章的会留在这,而父母退休后便也会考虑为了孩子,来到江北置业、生活。这样每年几个品牌大学都会新入学或毕业万余人,这里面只要能留住三分之一,之于江北都是莫大的活力。

    思来想去,还是大学能彻底盘活一座城市的潜力和动力,单纯的靠钢筋混凝土、圈地造势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没有足够硬的软件,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不会留下的,现在即便是四五线城市的基建也都搞的不错了,哪里也不缺城市公园、绿化景观、高楼大厦,缺的是穿越到城市内脏的核心知识体量。